自從2021年台灣出現「百年大旱」後,今年冬季至春季降雨量也大為不足,南部缺水的議題受各界關注,近期菲律賓東方海面有熱帶性低氣壓發展,不少人期盼它成為今年首號颱風,至少能帶些水氣替台灣解解渴,不過趨勢上它對台灣的影響微乎其微,舒緩水情只能等待梅雨季的到來,對此氣象專家賈新興預測,今年梅雨時間在5/28至6/3有利鋒面建立,第二波則是6/7之後,持續時間更長,還有1個多月的時間民眾務必節約用水。
賈新興觀察美國系集氣候預報資料後說明,當水平風切和垂直風切「同時大於零值線」且持續一段時間,表示環境有利梅雨鋒面的建立,目前情況看來,4月至5月中環境都較不利,直到5/28至6/3才出現第一次同時都大於零值線,第二次是6/7之後,顯示5至6月至少有兩波梅雨能替台灣解渴,且6月上中旬梅雨持續時間較長。
此外,賈新興提及,6/9前後伴隨西南季風的增強,其帶來的水氣也較有利於鋒面的發展;而回顧歷年資料,台灣的梅雨季大多在5/15至5/20就會出現,今年可說是晚了10天左右,賈新興也補充,今年雨2021年百年大旱的環境也有幾分相識,兩者前一年的颱風季降雨偏少,又都延續反聖嬰年春季少雨的情況,在「夏季水資源不充足,春季又不下雨的情況下」,水情當然相對吃緊。
針對南部少雨的情況,賈新興也統計1947年以來台灣平地13個測站的數據,他發現2023年3月平均只降下30.65毫米的雨量,創下史上第2少雨的3月,僅次於1948年的25.28毫米,而今年2至3月累積降雨,也是史上第二少僅有84.05毫米,僅次於1955年的59毫米。
轉自此處